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廉政文化» 着力建设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

着力建设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

汪洋

      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这是我们党的中央全会第一次正式提出“党内政治文化”;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述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提出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任务,不仅要继续加强“五位一体”的党的建设,而且要从根本上重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着力营造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
  党内政治文化是我们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和观念形态的事物,既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存在于政党生活的内部。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员对党的价值观的认知和内化,是党内政治生态的晴雨表,是一种深深熔铸在政党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中的力量,对于政党精神的培育、政党品格的锻造、政党力量的凝聚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文化具有民族性、人民性、时代性、世界性、科学性的特征。从文化的民族性来看,党内政治文化体现中华民族世代相继、一以贯之的奋进精神,具有超越时代、地域等局限的特点;从文化的人民性来看,党内政治文化反映最广大人民在经济、政治上的利益和愿望,体现人类文明发展普遍追求的价值理想和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要求;从文化的时代性来看,党内政治文化体现时代精神,是对旧时代、旧文化的批判与超越;从文化的世界性来看,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核是作为普遍真理的马克思主义,它能够呼应人类文明发展的声音,从较高层面反映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从而使中华民族文化融入世界文明的发展潮流中;从文化的科学性来看,党内政治文化体现时代发展进步的认识水平,揭示人类活动和历史演变的真谛,并反映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政党与国家、政党与社会、政党与文化的关系。
  党内政治文化对个人而言,起着培育个人人格、实现社会化的功能;对群体而言,起着引领方向、规范路径、整合分歧的功能;对政党而言,起着校准方向、明确目标、统一思想、展示形象、凝聚力量的功能;对整个社会而言,起着滋养民众、引领风气的功能。
  从世界各国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中,可以看出:一个政党的涣散,始于党内政治文化的涣散;一个政党的腐朽,始于党内政治文化的腐朽;一个政党的没落,始于党内政治文化的没落。反过来,一个政党的活力,源于党内政治文化的活力;一个政党的强盛,源于党内政治文化的强盛;一个政党的先进,源于党内政治文化的先进。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党内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民主评议党员、“三讲”学习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目的都是抑制清除不良政治文化,彰显先进政治文化。
  注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党内政治文化自我们党诞生之日起就客观存在,并发挥着积极作用。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因地制宜地孕育形成了各个时期的党内政治文化,如长征文化、边区文化、土改文化、抗战文化等等,从党的领袖到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系列反映当时党内政治文化的优秀代表作品,如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颗未出膛的枪弹》和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的《白毛女》等代表作品,影响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反映了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境界,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代表了当时中国进步方向的新文化运动催生了五四运动,正是在五四运动的先进文化大潮中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两年后,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并非历史的巧合,而是先进文化孕育先进政党、先进政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必然结果。
  延安整风运动涤荡了过去历史环境中滋长的党内不良文化,形成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等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为党的七大胜利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为毛泽东思想的确立进行了文化铺垫,为党内政治文化的前进提供了成功典范。主观主义的学风、宗派主义的党风、党八股的文风存在的真实根源,无不是腐朽文化的遗毒。因此,更进一步说,延安整风的实质是在党内对腐朽落后文化的一次全面整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23年后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一次扬弃和升华。体现延安整风成果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有4处专题论述和肯定了文化及文化工作者的作用、地位和价值。由此可见,早在延安整风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在政党建设中的作用、地位就有了较高的认识。延安整风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里程碑。
  真理标准大讨论激活了党内先进政治文化。1977年8月党的十一大前后,邓小平、陈云等一大批老同志带头宣传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开始了党在思想上、理论上规模巨大的拨乱反正工作。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理论动态》首先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开展,为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思想文化上的准备。
  改革开放使党内先进政治文化焕发生机。1980年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通过:反对思想僵化,反对一切从本本出发,以及反对一些错误观点和错误思潮,对巩固保障党内先进文化生发意义重大。1983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党员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全体党员必须做到:明确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明确党的指导思想,明确党的最终目标和现阶段的总任务,明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明确党风问题是关系执政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十个明确”规定了党内先进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伟大成就均以彰显党内先进政治文化为先导。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新高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披荆斩棘、励精图治,以作风建设为开局,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着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使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不断拓展升华,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不断厚培。回顾这几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狠抓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共产党培育建设先进党内文化交出了圆满答卷,也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做出了重大创新与发展。一是管好“关键少数”。用八项规定打造合格的中央政治局,以上率下解决党内腐败问题。二是清理腐败。“打虎拍蝇”反“四风”,肃清腐败存量遏制增量,重塑清正党风。三是重拾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带头参加河北省委、兰考县委民主生活会,为更好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创造了“四个前所未有”,即从总书记到中央政治局常委参加下一级党委班子民主生活会,这一行为前所未有;用四个半天时间进行专题民主生活会,这样力度前所未有;民主生活会上相互批评的意见公之于众,这种方式前所未有;会议在全党上下产生的极大示范效应,这样的成果前所未有。确立了中国共产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新坐标。不少老同志认为,民主生活会再现了延安时期党内生活的本真,是对延安精神的真正回归。四是织密制度笼子。修订制定《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55部党内法规,迈开制度治党的坚实步伐。五是汇聚最大共识。习近平总书记用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向党内外国内外敞开胸怀,求中华民族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努力建设先进的、健康的、富有生机活力的党内政治文化
  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政治生态,不仅要全面加强党的各项建设,而且要从更宽广的视野、更深入的层面、更具体的领域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努力建设先进的、健康的、富有生机活力的党内政治文化。
  一要始终系牢马克思主义的内核文化。马克思主义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核。政党是信仰者的共同家园,以信仰为内核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就是要把信仰从物欲中脱俗出来,从私欲中升华出来,从迷信中解放出来,从世俗中拯救出来,从文化中结晶出来。
  二要培育团结和谐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承载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核心价值,民族文化凝聚而成的大一统国家理念,即中国是56个民族共同缔造的家园,各民族对国家具有强烈的文化认同。党内政治文化应将根脉深植于民族文化中,反映民族特色,彰显民族气质,承载民族精神、牢固国家认同。
  三要发挥好党史文化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的主渠道作用。文化和历史同源同流,密不可分。党史文化是党的文化的历史表现,党的历史是党的文化的生动反映。离开了党史文化,党的历史就会失去根脉和灵魂,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坑。要使党史研究成果拥有文化的表达方式,并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成果,更好地发挥资政育人的作用。
  四要厚植法治文化的土壤。法律和文化是有机的统一,文化是法治社会的根,在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中发挥着牵引作用,法治对文化是一种保障力。将法治文化作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关键是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做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五要不断弘扬廉政文化。文化在反腐中通过价值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三层结构的相互作用,实现对党员干部警醒震慑不敢腐、遵循制度不能腐、铸牢信仰不愿腐。腐败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道德问题、文化问题、政治问题,是精神境界的堕落,是健康良正价值观的毁灭,是清正昌明政治环境的扭曲。
  六要建设和引领群众文化。群众文化是源于群众、服务群众的文化。文化的实践性就是文化的群众性。当前我国正形成“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良性互动的文化生态链,为我们研究党内政治文化、群众文化的相互转化提供了基本路径。

      【来源:2017年3月8日《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