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廉政文化»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负面清单(12个方面、100条)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负面清单(12个方面、100条)

一、违规公款吃喝类

1.公款大吃大喝或违规安排与公务无关的宴请。
2.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或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
3.违规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和用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制作的菜肴。
4.公款购买香烟和高档酒水。
5.借调研、会议等工作之机组织宴请并提供高档菜肴和酒水。
6.超标准、超范围公务接待、商务接待,借机大吃大喝。
7.使用私人会所、高消费餐饮场所进行公务接待。
8.不吃公款吃老板。利用企业内部食堂或个人接待场所请吃吃请;违规出入私人会所、“一桌餐”等规避监督的消费场所。
9.违规向下级单位及其他单位、企业、个人转嫁接待费用。
二、违规公款旅游类
10.公款旅游或以学习培训、红色教育、考察调研、职工疗养等名义变相公款旅游。
11.改变公务行程或延长公务出差时间,借机旅游。
12.干部出游、企业(老板)买单。参加所管理企业、下属单位组织的考察活动,借机旅游;接受管理服务对象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旅游安排;把个人、亲属或特定关系人外出旅游费用转嫁给管理服务对象、单位或个人。
13.在明令禁止的风景名胜区举办研讨、论坛等或以研讨、论坛为名,变相公款旅游。
14.异地部门间无实质内容的学习交流和考察调研。
三、违规公款出国(境)旅游类
15.把出国(境)视为一种待遇,安排轮流出国(境);虚报出国任务或因人找事,安排照顾性和无实质内容的一般性出访;集中安排赴热门国家和地区出访。
16.通过组织“团外团”或拆分团组、分别报批等方式,在团组正式名单外安排无关人员跟随或分行,携带配偶和子女同行。
17.以考察、学习、培训、研讨、招商、参展等名义变相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出国(境)期间,安排与公务活动无关的休闲娱乐等活动;私自改变出访路线;脱团私自行动。
18.擅自扩大出国经费开支范围或提高经费开支标准;接受或变相接受企事业单位资助;摊派或转嫁出访费用;虚报团组级别、人数、国家数、天数等,套取出国经费;使用虚假发票报销出国费用。
四、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类
19.超编制、超标准或未经批准配备公务用车;违规租赁车辆或违规使用租赁车辆;违规将公务用车登记在下属单位、企业或者个人名下或私车公养;一人占用两辆(含)以上公务用车。
20.违规为公务用车增加高档配置或者豪华内饰。
21.以各种名义借用、调用、换用下属单位、国有企事业单位、私营企业或个人车辆,作为公务用车。
22.领导干部调职后继续使用原单位公务用车,以及离职、退(离)休后,仍违规占用原单位公务用车。
23.利用职务便利或职权影响,违规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借车、换车。
24.假日期间除工作需要外应当封存停驶而未封存停驶公务用车。
25.违规将公务用车用于非公务活动或违规报销应由个人承担的车辆维修保养、保险、燃油、过路等费用。
26.在车辆维修等费用中虚列名目或者夹带其他费用,为非本单位车辆报销运行维护费用;
27.违规处置公务用车。
28.既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又违规乘坐公务用车。
29.违规悬挂军警号牌,使用军警车载设备或标识。
30.以各种名义为个人配备驾驶员。
五、违规配备使用办公用房类
31.以各种理由违规决定或者批准改扩建、新建、装修办公楼、培训中心等具有住宿、会议、餐饮等接待功能的设施或场所。
32.用公款包租、占用客房或者其他场所供个人使用。
33.未经批准租用办公用房。
34.超标准配备、使用办公用房。
35.无偿或低价占用单位公房。
36.借用管理和服务对象的住房。
37.领导干部在不同部门同时任职,在主要工作部门安排一处办公用房,未经批准在其他任职部门同时安排办公用房。
38.违规配置高档办公用品、高端设备和豪华家具;违规更换或添置办公家具,配备与办公无关的设施设备。
39.通过设置“稻草人”、假隔断、门套门等方式虚假整改,或以值班室、备勤室等名义变相给领导干部设置休息室。
六、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类
40.违规以各种名义,超标准、超范围发放津补贴或福利,以及以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商业预付卡等形式发放津补贴或福利。
41.违规向关联单位(企业)转移好处,再由关联单位(企业)以各种名目发放津补贴。
42.以发放津补贴或福利的形式,变相私分国有资产或集体资产。
43.私设“小金库”,并使用相关钱款发放津补贴或福利。
44.利用职务便利或职权影响,违规在其他单位领取津补贴或福利。
45.以虚报冒领等手段套取骗取各类资金发放津补贴或福利。
46.超标准缴存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等社保基金。
47.变换形式,以现金、代金券等发放工会慰问品等福利。
48.借工会活动、读书节等名义变相发放奖金、现金等。
49.工会经费除按规定应缴纳的部分外,先预提,后列支的。
50.工会春游活动跨省、过夜或到明令禁止的风景名胜区。
51.将工会经费用于请客送礼、大吃大喝、旅游健身等;以各种名义年终突击花钱和滥发津贴、补贴、奖金、实物。
52.超过七个法定节日的范围发放工会慰问品或超标准发放。
53.工会会员生病住院,慰问费用超过标准范围。
54.未经批准开展考核检查及认定类项目、发放奖金。
55.未经批准新设评比表彰项目、发放奖金。
七、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类
56.在公务活动中违规收送礼品礼金、支付凭证和有价证券等。
57.用公款购买、印制、邮寄、赠送贺年卡、明信片、年历等物品。
58.用公款购买、赠送节礼。
59.收受管理服务对象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
60.收受与行使职权有关的单位和个人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接受或赠送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
61.通过违规收送、违规审批、插手经营等方式,利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谋取私利。
62.领导干部的父母、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收受与该领导干部行使职权有关的单位和个人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
八、违规操办婚丧喜庆类
63.办理婚丧喜庆事宜未按规定报告,宴请人数超过规定人数的。
64.通过分批宴请等方式变相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
65.邀请管理和服务对象以及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的人员参加婚丧喜庆事宜。
66.以不设宴席、不设礼台、私下收受礼金等方式违规操办、借机敛财。
67.直接或变相使用公款支付婚丧喜庆费用,或利用职权、职务影响,减免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
68.在婚丧喜庆中违规使用公款公物,或者利用职务便利或职权影响借用企业或个人的场所、车辆等。
69.利用职权、职务影响,操办婚丧喜庆事宜造成不良影响。
九、违规接受或用公款参与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违规出入私人会所、违规接受宴请类
70.用公款组织或参与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
71.出入营业性娱乐、健身场所或私人会所。
72.违规打高尔夫球。
73.违规组织参加老乡会、校友会、战友会。
74.出入私人会所或违规收受、持有私人会所的会员卡。
十、违规报销差旅费类
75.出差人员报销超等级的交通工具费用。
76.出差人员超标准住宿。
77.出差人员超标准报销伙食补助费。
78.由接待单位统一安排用餐,未缴纳伙食费。
79.出差人员由接待单位或其他单位提供交通工具,未交纳交通费。
80.出差人员超标准报销公杂费。
81.差旅住宿费、机票支出等未使用公务卡结算。
十一、违规举办培训班、会议类
82.无计划编制、无审批开展培训。
83.培训住宿安排高档套房,额外配发洗漱用品;
84.培训用餐上高档菜肴,提供烟酒。
85.领导干部个人参加其他面向社会举办的教育培训项目,包括各种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和在职学位教育等教育培训,未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组织人事部门报告或未经批准擅自参加的。
86.到党中央、国务院明令禁止的风景名胜区召开会议。
87.会议期间向参会人员收取会议费或以其他方式向下属机构、企事业单位、地方转嫁或摊派会议费。
88.会议期间安排高档套房;会议用餐提供高档菜肴或安排宴请,上烟酒。
89.会议场所摆放花草、制作背景板、提供水果。
十二、其他违规情形
90.在分配、购买住房中侵犯国家、集体利益。
91.违规超面积为异地交流干部公款租赁房屋;违规公款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水电气暖、网络费、物业费及其他费用。
92.参加与本人行政或学术工作无关的各类研讨、论坛;或者在各类研讨、论坛中挂名任职、发贺信贺电、题词、剪彩等。
93.接待无公函的公务活动和来访人员;将非公务活动纳入公务接待范围。
94.公务接待中违规实行交通管制;在机场、车站、码头和辖区边界组织迎送活动;跨地区迎送;安排群众迎送;张贴悬挂标语横幅;铺设迎宾地毯;组织旅游和与公务无关的参观;安排专场文艺演出。
95.领导干部用公款编印、出版个人专著或文集;以各种名义向单位和个人要求为编印、出版自己的专著或文集提供经费赞助;利用职务便利或职权影响向分管或有工作联系的单位和个人摊派发行个人专著或文集。
96.领导干部现任和退休后经批准在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兼职的,领取薪酬、奖金、津补贴等报酬,获取股权和其他额外利益,领取各种名目的补贴等。
97.超预算或无预算安排出访团组。
98.因人设事,安排照顾性或无实质内容的一般性出访。
99.出国人员超标准乘坐交通工具或未经批准,在国外城市间往来。
100.出访团组与外交机构用公款相互宴请、收受礼品或互赠礼品、纪念品。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执行政策依据目录

(中央和国家层面)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简化各级领导干部外出活动接待工作的若干意见》(1986年1月)

2.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接受和赠送礼金、有价证券》的通知(1993年4月)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内交往中收受的礼品实行登记制度的规定》(1995年4月)
4.中纪委  监察部《关于各级领导干部接受和赠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的处分规定》(2001年3月)
5.《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2003年1月)
6.中共中央纪委《关于制止以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为名组织公款旅游》的通知(2005年6月)
7.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事部、审计署印发《关于严肃纪律加强公务员工资管理的通知》的通知(2005年6月)
8.《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2007年4月)
9.财政部、外交部、监察部、审计署、国家预防腐败局印发《加强党政干部因公出国(境)经费管理暂行办法》(2008年8月)
10.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2009年7月)
11.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联合印发《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办法》(2009年4月)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及相关违纪行为处分规定》(2010年8月)
13.《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2011年1月)
14.《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2011年5月)
15.《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2012年8月)
16.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2012年12月)
17.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工会经费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切实管好用好工会经费》的通知(2013年12月)
18.中组部印发《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2013年3月)
19.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2013年7月)
20.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审计署发布《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处分规定》(2013年6月)
21.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审计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出《关于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的通知》(2013年8月)
22.中共中央纪委  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刹住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的通知 (2013年9月)
23.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的通知(2013年10月)
24.中组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2013年10月)
25.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2013年11月)
26.中共中央纪委印发《关于严禁元旦春节期间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等年货节礼》的通知(2013年11月)
27.中办、国办印发《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2013年12月)
28.《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2013年12月)
29.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2013年12月)
30.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宜》的通知(2013年12月)
31.财政部印发《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2014年1月)
32.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2014年3月)
33.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2014年7月)
34.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到风景名胜区开会》的通知(2014年9月)
35.中办印发《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2014年10月)
36.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2014年11月)
37.财政部下发《关于调整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住宿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2015年10月)
38.《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2016年1月)
39.财政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国管局、中直管理局联合发布《中央行政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配置标准》(2016年6月)
40.《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2016年6月)
41.《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2016年10月)
42.《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2016年10月)
43.《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2017年1月)
44.《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2017年12月)
45.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的通知(2017年12月)
46.《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018年10月)
47.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办法》的通知(2018年12月)
48.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2019年03月)
49.《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2019年9月)
50.《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202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