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继承人

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栏目导航
教师队伍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继承人
钮骠

钮骠,男,曾用名钮维骠,字捷之,生于1933年11月4日,工文丑,满族,北京人。戏曲研究家、教育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编审,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化部振兴京剧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戏曲学会理事、中国田汉研究会理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其他信息

钮 骠,男,曾用名钮维骠,字捷之,生于1933年11月4日,工文丑,满族,北京人。戏曲研究家、教育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编审,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化部振兴京剧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戏曲学会理事、中国田汉研究会理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948年入四维戏剧学校学京剧表演,1950年转入戏曲实验学校(后为中国戏曲学校,即今中国戏曲学院),先工老旦,从时青山、刘子元;后习文丑,从萧长华、高富远、萧盛萱、汪荣汉、王传凇、华传浩等老师受业,并得到王瑶卿、雷喜福、沈三玉、钱富川诸师辈的指授。

擅长剧目有《群英会》、《审头刺汤》、《乌龙院》、《连升店》、《女起解》、《选元戎》、《棋盘山》、《豆汁记》、《葛麻》、《能仁寺》、《六月雪》和昆曲戏《醉皂》、《扫秦》、《十五贯》,老旦戏《钓金龟》、《行路训子》、《徐母骂曹》、《望儿楼》、《四郎探母》、《大登殿》、《清风亭》等剧。又从周贻白、黄芝冈、李紫贵等专家、学者修戏剧史论及表导演课程。1956年毕业,留校任教。1962年又毕业于红旗夜大学中文系,并从吴小如教授攻古典文学,在京剧表演和文化艺术理论方面打下良好基础 。上世纪60年代,主编京剧剧目教材40余种及《萧长华演出剧本选集》出版,有改编的京剧《牛郎织女》、《武则天》、《洪母骂畴》等剧本公演。80年代以来,参加编撰出版了《萧长华戏曲谈丛》、《萧长华艺术评论集》、《京剧选编》20集、《京剧知识词典》、《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满族现代文学家艺术家传略》、《京剧流派剧目荟萃》、《北京传统文化便览》、《十大名伶•杨小楼》、《名家论名剧•论<连升店>》、《中国昆曲艺术》、《中国戏曲志•北京卷》、《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和《说萧长华》、《打开京剧之门》、《中国京剧百科全书》等;担任全书编委和下卷主编的三卷本《中国京剧史》出版获国家级三项重奖;主编《戏曲艺术》季刊50余期。曾任《中国戏曲志》天津、上海、江苏、安徽、河北、河南、湖北、广西、陕西、山东、青海各省卷的特约编审员。在国内外和港台地区的报刊上发表戏曲研评文章200余篇;主演了戏曲电视片《连升店》。曾出访德国及赴香港、台湾讲学,并为日、德、法、英、韩、瑞士等国留学生授课。经常在中央及省、市电视台、广播电台播讲京剧知识。曾任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一至五届、十三至十五届以及二十三至二十五届评委;历届全国京剧青年演员电视大赛评委及首届全国京剧学生电视大赛评委;第一、二届全国戏曲院校青年京剧教师展演评委。现为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编审、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化部振兴京剧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戏曲学会理事、中国田汉研究会理事;曾任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离休后仍从事戏曲研究及教学工作,并担任第一至五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和流派传承班导师。2011年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艺术传承人。曾任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离休后仍从事戏曲研究及教学工作,并担任第一至五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和流派传承班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