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栏目导航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戏曲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在京成功举办

近日,中国戏曲学院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戏曲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以下简称“西山永定河高研班”)完成在京学习并举行结业汇报。北京市文旅局非遗处张迁处长,北京天桥盛世投资集团徐晓辉总经理,中国戏曲学院合作交流部、继续教育部姚志强主任,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研究所副所长张关正教授,北京市文旅局非遗处调研员彭丽丽女士,北京市门头沟区文旅局褚江川副局长,《中国京剧》杂志社编辑部封杰主任,以及该班授课教师代表吕锁森、李艳华、陈琳、哈福丽等老师莅临现场,观看学员们结业汇报并发言致辞。

1.jpg

西山永定河高研班是由北京市文旅局落实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委托中国戏曲学院紧扣北京“一城三带”建设主题,继成功举办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戏曲非遗传承人高研班之后,紧密围绕北京“四个中心”建设而精心设计与开展的重点工作,也是“一城三带”高研班教学系列的收官项目。

2.jpg

本期高研班是以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沿线省市为依托,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所在永定河流域的市、县、区为主的戏曲非遗传承人群中遴选学员参加学习。该班的创意策划与成功举办,具有三点突出意义:首先,该班学员中既有国家级、省市级专业院团优秀演员,也有全国主要戏曲院校骨干教师;既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亲传弟子,又有市区级非遗传承人,更有来自最为基层具有较好戏曲表演能力的非遗传承骨干。在这些学员中,多位来自县乡村镇文艺演出一线的多位戏曲非遗传承人群代表,是本期高研班的主要亮点。这些学员来自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是此类高研班从培育“戏曲非遗传承人”到普惠“戏曲非遗传承人群”工作理念的进步体现,更是戏曲非遗工作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社会文化建设的突出体现。

3.jpg

其次,本期高研班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开创性地将授课形式调整为线上、线下两个阶段先后进行。其中,第一阶段以线上理论课教学为主,第二阶段则以线下实践课教学为主。在第一阶段教学中,邀请了北京、天津、山东、江西、福建等地顶级专家、学者在线教学、“云”端授课;第二阶段教学则邀请国戏、北戏等诸多名师、教授亲临现场、示范教学。授课形式的创新与灵活,在保障师生们健康安全前提下,兼顾教学秩序的总体可控、平稳推进,在保证理论类课程的广泛性、多元化的同时,也兼顾了实践类学习的深入性、专业化,对戏曲非遗研培工作的开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4.jpg

第三,中国戏曲学院继续教育部已成功举办41 期各类艺术人才高级研修班,涵盖表演、导演、编剧、作曲等十余个专业方向,涉及约78个戏曲剧种,培养人才 1142名,其中含22 位“梅花奖”获得者及7 位“文华奖”获得者。西山永定河高研班秉承继续教育部“高端、规范、多元、创新”教学理念,增设“非遗管理名家”“京昆非遗名家”“多剧种非遗名家”等讲座类课程,加大观摩演出学习,形成课程+讲座、理论+实践、素养+技能、课堂+课外的体系布局,最大化帮助学员们开阔视野、提升站位,增长能力、启智立志。

5.jpg

在学员们完成全部教学内容后,以汇报演出的形式,展示本期高研班的学习成果。此次汇报演出,不仅涉及京剧、昆曲、评剧等全国性大剧种,还有颇具地域特色且稀有少见的多个剧种,诸如北京门头沟柏峪燕歌戏、河北邯郸魏县四股弦、山西大同耍孩儿等特色剧种。学员们通过教学成果展示、特色剧目演出、学习体会与现场演讲等形式,充分展示非遗教学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方面的突出成果。汇报演出结束后,各位领导、专家、教师上台与学员们合影留念、赠送书籍、点评寄语,鼓励大家继续在艺术的道路上踔厉求索。

中国戏曲学院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戏曲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的成功举办,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优秀戏曲非遗传承人才,立足和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与发展,稳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切实提升戏曲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水平,拓宽学院以非遗研培为主渠道助力扶志扶贫新思路、新路径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且积极的意义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