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栏目导航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新中国戏曲教育70年学术研讨会暨新中国戏曲导演人才培养研究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0年12月5日、6日,由中国戏曲学院、中国戏曲导演学会主办,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承办的“新中国戏曲教育70年暨新中国戏曲导演人才培养研究”学术研讨会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出席12月5日学术研讨会的专家有:中国戏曲导演学会名誉会长、国家一级导演黄在敏研究员,中央戏剧学院原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罗锦鳞教授,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中国戏曲导演学会会长冉常建教授,中国戏曲导演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导演郭小男,中国戏曲导演学会副会长、上海戏剧学院原副院长郭宇教授,中国戏曲导演学会副会长、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主任乔慧斌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熊姝、杨珍,湖南省湘剧院原院长、国家一级演员王阳娟,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涂玲慧、刘小军、邹德旺,副教授于凡林、李小琴、蒋洪广,国家一级演员、导演黄依群,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党总支书记郑唯、副主任马宁,文旅部戏曲艺术人才培养高研班优秀学员代表、青年导演徐孟珂、席凯、乐波娟等二十余位专家、学者、青年导演,中国戏曲学院戏曲导演专业研究生与本科生共同参与了本次研讨会。

4.jpg

乔慧斌教授首先向与会专家、学者作主旨发言。她指出,40年来,经过三代人艰苦的探索与建设,戏曲导演教育立足本体学科的内涵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戏曲导演人才培养模式,充分锻造学生戏曲导演艺术创作的综合能力。面对当今社会对戏曲导演高素质创作人才水平和能力的要求,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机制,保持传统教学优势与特色,以人才培养为核心进一步加强戏曲导演学科建设,为国家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艺术人才。黄在敏导演在致辞中对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谈到,回顾戏曲导演教学历史,是从外到内、从借鉴到本体、从共性到个性的过程,强调戏曲导演教学不但要重视技法,还要加强对生活、人物的理解并延伸到对理论的思考。冉常建会长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中国戏曲学院戏曲导演人才培养模式,并强调我们应在明确自身的学科基础和发展资源的基础上,努力形成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建立中国戏曲演艺学派。郭小男副会长在发言中指出,对于学生精神层面的培养是当下戏曲教育中最重要的方面,中国艺术的精神只有上升到美学层面,才能达到自我追求的金字塔塔尖。戏曲事业需延续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形成独特的研究方法,在创作中寻找特有的导演观念。郭宇副会长介绍了上海戏曲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以及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在戏曲导演人才教学成果上所取得的经验和成就,他强调声腔是全剧最核心的审美品位,戏曲导演要高度重视。罗锦鳞教授提出,戏曲导演在舞台创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认为戏曲改革需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并强调东西方戏剧需要融合,在创作中应追求一戏一格的“卡塔西斯”式审美原则。

1.jpg

熊姝研究员回顾了70年来戏曲导演艺术理论学科的发展状况,并以阿甲、郭亮、刘木铎、黄克保、李紫贵、黄在敏、贾志刚、冉常建、胡芝风几位先生的著作为例,介绍了诸位戏曲导演及理论家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成果和理论材料。刘小军教授在发言中谈到,中国戏曲的美学理论延续了上千年的哲学思考,以《赵氏孤儿》为例,戏曲创作的本质应当深钻事实,使演出构思的核心体现出中国戏曲表象的特征。邹徳旺教授在发言中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回顾并展望了新中国戏曲教育70年京剧艺术创作的历程。他强调,只有深刻解读70年来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就一定能为京剧创作持续优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涂玲慧教授以赣剧《促织》的导演构思为例,提出在把握守正的基础上,融入时代的导演思维方式,并呼吁在场的戏曲导演们关注青少年的戏曲教育。于凡林副教授以他本人导演的川剧《红盐》为例,强调戏曲导演要在立足传统戏基础上,努力为现代戏的创作探寻方法、寻找方向,为更多的演员、剧目、剧种寻找新的突破口。李小琴副教授通过梳理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课程体系的形成和人才培养的积累,表示文史哲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对传达作品主题立意有重要作用。

2.jpg

黄依群导演分享了她创作越剧现代戏的经验,并谈到戏曲导演如何处理文本的问题,她呼吁导演专业的学生们务必高度重视戏曲文本,要把文本中蕴含的精神提炼出来,而不仅限于对人物生活和情绪的提炼。国家一级演员王阳娟谈到,戏曲艺术博大精深,从演员走向导演,角色的转换意味着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着我们去探索。郑唯书记表示,感谢各位前辈、专家分享宝贵经验,为戏曲导演教育教学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我们一定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为根本遵循,认真汲取专家们的建议,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戏曲导演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马宁副主任代表导演系师生向到场的各位专家老师表示感谢,希望大家多支持戏曲导演一线的教学工作,为戏曲导演的工作做好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北京曲剧团青年导演席凯提出,在戏曲创作中,应表现“立象尽意”的美学原则,它是中国古典文化表现生活的重要手段和特征,也是中国各门类古典艺术的共同的美学精神。青年教师澹台义彦谈到,中国戏曲演绎外国文学著作是戏曲历史发展的大事件,自1903开始改编外国文学并搬上戏曲舞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程,对戏曲在当今的复兴会产生积极地影响,更拉近了与中国青年一代观众的距离。青年教师王一帆谈到,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将继续为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而努力奋斗。相信戏曲教育事业一定能传承致远,融入中国梦,涵养新时代的中华新文化。

12月6日的线上会议,中国戏曲导演学会共有6位专家代表参会并发言。上海戏剧学院万红老师介绍了上戏在戏曲导演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她强调,在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学习传统、懂得以创作思维解读戏曲,融汇时代精神,繁荣戏曲不是靠浮光掠影的拼凑,而是根深叶茂的新生。广东粤剧院、国家一级导演莫非谈到,我们作为戏曲艺术的历史传承者、现在工作者、未来构建者,对待戏曲创作要持有“无论如何也要做到、也要做好”的信念。上海昆剧团二级导演沈矿提出,戏曲舞台艺术通过戏曲电影的传播方式,是非常有利的做法,它让更多人关注和了解中国传统戏曲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将传统和当代技术有机结合是一种突破性的改革,让戏曲和时代相结合发挥出更加夺目的光芒。内蒙古艺术学院影视戏剧系主任金彦龙分享“六视点”表演者训练方法所带来的启示,他谈到“六视点”方法本身所要给予我们的是一种打开多样性的领悟力,促使我们从这个已经被程式化、经验化的世界中超拔出来,以艺术家的眼光去为世界揭示出新的可能性。甘肃省天水市文化馆副研究员曹文成在线上会议中提出,中国戏曲要发挥优长,探索建立全民普及的戏曲表演传承教育体系,进而带动中国戏剧构建起具有东方美学意蕴的传承教育体系。吉林省吉剧团导演张楠结合自身导演创作经历,强调戏曲导演在创作之初潜心研究剧种特色的重要性。最后,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中国戏曲导演学会会长冉常建在总结讲话中谈到,众位专家从各自角度都做了精辟的论述,对戏曲导演教学和创作提出了有益的观点与思考。其中,如何在戏曲导演学科建设中贯彻守正创新思想是整个讨论的主导性话题。中国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需要一批既掌握戏曲艺术表演规律和导演技法,又具有综合性人文修养和开阔艺术视野的戏曲导演人才,而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正在积极探索提升戏曲导演的综合理论素养,开阔戏曲导演高端人才艺术视野。

3.jpg

本次研讨会对新中国戏曲教育70年来的戏曲导演人才培养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和总结,在自由发言环节中,师生互动氛围浓烈,与会专家、学者对戏曲导演事业的发展报以极大的热忱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