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介绍与赏析——软弓京胡专题讲座在国博成功举办
12月20日上午,还是国家博物馆学术报告厅,本届弓弦艺术节讲座系列第四场,《民间音乐介绍与赏析——软弓京胡艺术》准时开场。来自山东省菏泽市文化馆、琴筝清曲古乐社的苏本栋主讲,胡化山等七位表演者作现场展示。
作为中国民族弓弦乐器中独具特色的民间乐器之一,软弓胡(又名“软弓京胡”)已经有着两百余年的历史了。它曾是清代乾隆年间从蒙古传入中原的。在鲁西南民间,主要用于山东琴书等曲艺的伴奏和弦索乐的演奏。清乾隆年间京剧形成后,软弓胡琴被用于京剧皮簧腔的伴奏。后经胡琴乐师不断加工改进,将软弓子改为硬弓,成为了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京胡。但流传在菏泽民间的软弓胡琴,却在南路山东琴书和菏泽弦索乐的演奏中,被保存了下来。
软弓胡艺术在其流传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具风格的演奏特点,有着独特的演奏技法和曲目。在鲁西南民间,软弓胡除用于南路山东琴书的伴奏和菏泽弦索乐的合奏外,还经常用于独奏或协奏。因而有着独特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就在讲座现场,七位表演者现场表演了南路山东琴书《断桥》、弦索乐《碰八板》、独奏曲《花乡鸟语》和《海丽花》。拥有独特技法和音色的软弓胡,既可以与坠琴、扬琴、古筝等乐器相互搭配,在伴奏中接腔送韵,点缀于唱腔间隙;间奏中加花变奏,以高音色彩和独特技法游弋于众乐器之间,形成了山东琴书的伴奏音乐;还可以与其他弦索乐器搭配起来,在进退有致、跌宕起伏的动态旋律推进中,展现出独具特色民族音乐风韵。
中国的弓弦乐器是个大“家族”,今天,亮相在国博学术报告厅的软弓京胡及作品展演,以及现场互动环节中的特色体验——学习软弓京胡的“嘟噜音”演奏技法等。着实为大家带来了一份惊喜,这是一份带着历史温度、拥有厚重文化内涵、生动鲜活的民间音乐。讲座画下完美的句号,而弓弦艺术节对于民间音乐的挚爱与热情、继承与弘扬,却永远不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