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军:戏曲演员要有“书卷气”

■本报首席记者 顾伟

当今京剧老生界素有“北有于魁智,南有李军”的说法,日前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李军参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作为福州的常客,昨日他再度专程来榕,亮相“梅花献瑞”同唱一台戏——中国传统舞台艺术名家名段演唱会。台下的李军多才多艺,操琴、击鼓、书法无一不精,本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文艺座谈会批文艺界浮躁之风

李军出生于梨园世家,外祖父是著名的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父亲7岁时就进入尚小云专科班学戏,母亲是老旦演员,舅舅是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的弟子。在家庭的熏陶下,李军从小就迷上了京戏。1978年他考入中国戏曲学院,1992年进入上海京剧院,获得过梅兰芳金奖等多项大奖。

李军告诉记者:“身为一名普通演员,能有幸参加习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实在是没想到!我是10月13日接到通知的,15日到会。开会前一个晚上,工作人员还特意打电话,要大家届时穿得随意些,不要西装领带过于正规。”

采访时,李军手上拿着一叠纸,这是他根据自己的会议笔记整理出来的“精华片段”,时不时,他会拿起来给记者念上一段。李军说,习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提到了“浮躁”二字,而发言的7位代表也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当下文艺界的浮躁现象。

浮躁情绪在戏曲院团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大家为了争奖而排戏。李军以自己几年前创排新编京剧《梨园少将》为例,告诉记者,这个戏排完后只演了4场,录了像,之后就再也没有演过了,“说是剧本要修改。布景全做了,刀枪把子、清朝的辫子,全都弄好了,最后都堆在仓库里。”李军说这种现象在各地都不鲜见,一些戏获了奖后往“仓库”一扔,普通观众基本上看不到。

戏曲演员要多学习有“书卷气”

提及京剧,很多读者就会联想到传统戏,李军认为,“京剧也能排演现代戏,关键是剧本好不好。今年我在青海排了一个具有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新编京剧《七个月零四天》。上世纪50年代,为了和平解放西藏,慕生忠带着驼队进藏,但遇上了沼泽地,结果8000多只骆驼,1000多人都陷进沼泽地了。慕生忠看到这个情况后,觉得要想拉近拉萨和北京的距离,不修一条路不行……于是后来便有了青藏公路。戏里不少唱词都是从慕生忠的原话摘过来的。”据记者了解,目前《七个月零四天》已入选中国京剧节,本月中旬将参加展演。

采访中李军一再强调演员要拥有“书卷气”,“现在戏曲观众的层次与过去不一样了,过去是一群文化层次不高的观众嗑着瓜子听戏,现在台下坐的不少是大学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习总书记说要弘扬民族文化,但不是说就可以躺在传统文化的旗子下过日子,戏曲演员首先要在这面大旗下好好提升自己,要多学习。我们常说台上演员要有书卷气,你不看书,哪来的书卷气?”

想在福州办个边写边唱的书法展

采访中李军提到这些年常到福州,每次都与京剧有关。有时是与福建京剧院合作,有时是参加福建电视台“海峡情”戏曲晚会,有时是以央视戏曲频道“过把瘾”节目的评委身份来榕录节目。

李军说,明天上海京剧院上百号演员将赴台演出,他将主演全本《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和《四郎探母》,这次到福州演出可谓是“挤出来的档期。”

当今京剧老生界素有“北有于魁智,南有李军”的说法,作为影响甚广的老生演员,台下的李军多才多艺,操琴、击鼓、书法无不精通。今年3月到纽约访问演出的李军成功举办了个人书法展,他边写边唱《宋江题词》,手脑、身姿、唱腔的默契配合,堪称一绝。李军希望有机会也能到福州办个书法展,让戏迷了解他的另一面。

【来源:2014年11月1日《福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