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系系列学术讲座(四)|张刚“戏曲音乐的线性思维与多声性形态”
4月28日,音乐系举办第四场系列学术讲座,邀请我院客座教授、原文旅部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副主任、戏剧戏曲学博士张刚,以“戏曲音乐的线性思维与多声性形态”为题,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讲座。讲座由音乐系党总支书记牛长虹主持。
讲座从线性思维和多声性形态两个层面对戏曲音乐的特点展开讨论。张刚老师指出,线性的思维既是戏曲音乐的呈示表象,也是戏曲音乐的生命逻辑。戏曲音乐的线性思维可以从其板腔体、曲牌体的结构,可整可散可连可断的唱腔以及自由反复的器乐曲牌和锣鼓等方面予以体现。戏曲音乐的多声性是在其线性思维逻辑下,根据独特的手法将多条声线编制于一体,从而呈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特多声性特征——线性多声思维。
张刚老师将戏曲音乐多声性形态总结为七种情况,并从叠置式、次第式、合尾式、咬尾式、裹腔(包腔)式、交替式等六种类型对戏曲音乐的多声性表现形式展开讨论。在充分举例和论证的基础上,张刚老师指出,戏曲音乐的基本思维逻辑是线性的但并不妨碍在音乐陈述过程中的多声表现,戏曲音乐是在线性思维和多声性形态的双重表达中,进行着音乐陈述和旋律发展。
讲座内容充实,观点新颖,理论讲授配合音视频实例,使学生对戏曲音乐的线性思维与多声部形态特征得到了全方面的认知。学生纷纷表示,通过对讲座的学习,开阔了专业视野,充实了戏曲音乐理论的专业知识,完善了对戏曲音乐形态与思维方面的知识结构。此次讲座是音乐系课堂教学之外高质量的扩充与拓展。
学生感想
2021级音乐学陈雅稚
很荣幸能够现场聆听张刚老师的讲座,在两个多小时的学习中,我不仅对老师所阐述的戏曲音乐线性思维以及多声部形态有了一定的认识,更加深了对戏曲中“散唱”的独特音乐表现手法和“反复自由”的伴奏锣鼓的理解。同时老师还联系中国画特有的笔态、墨态带我们从另一视角感受到中国艺术独具一格的线性思维,使我深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021级音响艺术设计邵雨桐
今日有幸聆听张刚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我深刻体会到了张老师所说的戏曲音乐是线性的,也是多声的。线性是一种思维逻辑,是戏曲音乐的呈现的表象也是戏曲音乐的生命逻辑,增加了音乐的多样性表达。戏曲音乐的多声性形态不以纵向声音为谐和的基本追求,而是注重横向的音色、旋律、节奏的交织对比。这次的讲座是从新的方法与视角来研究戏曲音乐。听完张老师的讲座,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戏曲音乐,也勉励我要从多方位思考并重新审视戏曲音乐。
2022级戏曲作曲欧阳子嫣
今天有幸聆听张刚老师以“戏曲音乐的线性思维与多声性形态”为主题的精彩讲座,受益匪浅。张老师的讲解内容十分全面,宏观与微观、理论知识与实际作品、京剧与地方剧种紧密结合;讲解方式生动丰富,文字图解与视频影音、知识输出与现场问答相辅相成,是一场专业性、实用性极强且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我从中认识到戏曲音乐的独特性、中西音乐的差异性、线性多声思维的重要性,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提供新思路,开辟新路径。我也折服于张老师丰富的知识储备,明白了“真正优秀的音乐家不能只学学校开设的专业,更要向外拓展,全方位摄取知识”的道理。除专业知识上的收获外,我也感受到了张老师身上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人生态度,相信这种精神能激励、指引我投入到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去。
2022级音响艺术设计吕沅鸳
艺术的内在思维方式是创造它本身的重要因素之一,戏曲音乐之所以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独树一帜,是因为其基本思维逻辑的成立。张刚老师抛开了惯有的单旋律线性思维模式,相比起追求纵向音乐的谐和,更强调横向音色、旋律、节奏的交织对比,增加音乐的多样性表达和陈述过程中的多声表现。基于此,张刚老师以戏曲音乐中线性思维和多声性形态的双重表达解释了戏曲音乐的织体组织方式和曲体结构方式,带我们用开放的心态,从不同的视角共同研究戏曲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