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部动态

音乐系系列学术讲座(七)|李大康“漫谈音乐录音作品音响美”

2024年4月30日下午,音乐系举办第七场系列学术讲座,邀请我院客座教授、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教授、国家一级录音师、中国录音师协会音乐委员会主任李大康,以“漫谈音乐录音作品音响美”为题,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讲座。讲座由音乐系党总支书记牛长虹主持。

李大康教授选取了管弦乐、重唱、钢琴独奏、电影等四个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录音作品展开讲述,带领我们欣赏录音作品中的声学美。他总结出优秀音乐录音作品的五个必要条件:作品好、声源好、环境好、录音师好以及录音设备好,并向我们展示在实践中较为极端的实例以及同一首作品在不同录音环境下的对比,强调录音环境对于节目质量的重要性、主话筒与环境话筒的重要性。他指出,表演环境的声学特点,是节目声音不可分离的一部分。通过声音录制实例,从专业的角度清晰地感受到设不设置主话筒与环境话筒的比较、音乐会掌声M/S与A/B拾音的比较、各类立体声制式拾音效果比较、小间距与大间距话筒的比较,并分享他的实践经验,详细讲解了使用界面话筒时的注意事项、独奏话筒设置的综合考虑等问题。

录音是对作品的三度艺术创作,是对作品的“再现”与“重塑”,录音作品的“真实再现”与“艺术创作”是相对统一的。李大康教授指出,录音首先要“真”,才能有美的基础。他表示,录音不单单是简单的三度创作,更要参与到作品的一、二度创作之中。李教授以京剧立体声实况录音的设计与实践、京剧实况演出与录音作品声像分布示意以及民族器乐独奏的韵味与录制方法出发,多方面向我们诠释出音响美具有平衡、对称、对比、变化的特征。

李大康教授以专业性极强且丰富的内容全方面为我们具体诠释了音乐录音作品的音响美:在空间上是统一的;在音色及音质上是真实、松弛、细腻的;在各声部的比例上是平衡的;在宽度和深度的定位上是自然、明确、清晰的;整体应是自然,真实、平衡、稳定、统一、融合的。通过此次讲座,音乐系师生开阔了专业视野,对于音响艺术审美体现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与理解。李大康教授也勉励同学们要多实践,多试验,录制出更加自然、优质且更具音响美的音乐录音作品。

学生感想

2022级音乐学赵嘉纲

听了李教授的讲座让我对于音乐录音有一个全新的了解,声音需要进行塑造,才能搭建出一个更为符合场景所需的要求,通过聆听李教授的讲述,我明白了在音乐中空间感的选择,什么样的声音更为温柔,什么样的声音更为细腻,对于我未来的实践与实验也很有帮助,像教授讲述的那样,要根据自己的感觉,通过听跟对比才能发觉出其中的优劣。令我最为兴奋的是我有幸能听到具有两千四百多年历史的曾侯乙墓编钟的声音,让我十分震撼。

2022级音乐制作 陈鸣宇

李大康教授讲到,在不同音乐厅录音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同样也在不同的处理方式下出现不同的结果.首先我们要考虑环境声学特性:不同音乐厅的建筑结构、材料和装饰等因素会对声音的传播和反射产生影响。一些音乐厅可能具有较长的混响时间,使得音乐在空间中回响较长时间,而另一些音乐厅可能具有较短的混响时间,使得音乐更加清晰和干净。此外,音乐厅的大小、形状和各个位置的座位布局也会影响声音的分布和传播。其次也要有好的录音音源、好的审美、好的设备,这样才能结合不同的实际情况创作并且记录下美好的音乐特性.让作品具有生命力。

2022级音响艺术设计贺心玙

在聆听了李大康教授的讲座后,使我意识到音乐录音作品的音响美,是录音专业需要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讲座中李老师通过对比不同风格的音乐录音,使我发现音响美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完美呈现,更是情感与艺术的交融。以古典音乐为例,其深沉的弦乐与纯净的管乐交织,营造出一种穿越时空的沉浸感;而流行音乐则通过精准的音效处理,营造出震撼的现场感,让听众仿佛置身演唱会现场。深入理解和研究这些录音作品的音响美,不仅能提高我的审美能力,更能让我在艺术创作中,更加注重音响与情感的结合,创作出更具感染力的作品。

2023级 音响艺术设计王泳琪

李大康老师对于录音艺术以及音响作品学习的讲座,令我受益匪浅。这次讲座让我认识到音响对于音乐录音作品的重要性,通过讲座,我了解到音响美并非仅仅是指音乐听起来舒适,更重要的是如何传达音乐的情感和细节。一个优质的音响系统可以带来更清晰、更立体的声音效果,让人仿佛置身于音乐现场一般。李老师还介绍了不同的音响系统与音响设备及其构成和调节技巧,让我意识到不同的音响设备和设置会对音乐的表现产生巨大影响。我还学到了很多关于音频处理和后期制作的知识,例如如何调整音量、平衡声音以及添加音效等,这些技巧不仅可以提升音乐作品的质量,也能让听众更好地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愉悦和震撼。总的来说,这次讲座不仅让我对音响美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启发了我对音乐录音制作的兴趣,希望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学到更深层次的知识。